《更生日报》(英语:Keng Sheng Daily News),简称KSDN,为台湾花莲、台东的地区性报纸,由谢膺毅创刊于1947年9月3日,总部设在花莲市五权街36号。电话“03-8340131”,2007年由谢膺毅的儿子谢立德接任社长。
更生日报除各大报纸该有的国际性要闻、国内重大新闻及财经新闻之外,其他的主要版面内容以贴近花莲、台东当地的地区新闻、社会写实等为主要重点,因此,对当地民众而言具有相当的乡土性与亲和力,尤其,是位处交通相对不便的东部后山地区,就当地新闻的即时性与深入性,会优于全国性的报纸如中国时报、联合报、自由时报及苹果日报等,更能突显出其存在的价值,因此,就连报纸的广告刊登都以满足当地地方性需求为主要诉求,所以发行的区域就仅限在花莲、台东两县,其他区域就很难看到,但近年来,国内主要报纸都越来越注重各地编采中心的业务,各大全国性报纸地方版的内容也日益丰富,这种地区型小报的生存空间反而更大。
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博士生李颖之论文以“地方报与社区互动之研究:以花莲《更生日报》为例”之摘要如下:
在全球报业生态持续严峻的情况下,花莲代表性地方报《更生日报》却能不被全国大报吞噬,在台湾东部持续经营已逾 60 年,这样稳定而长久发展的媒介现象引起研究者关注,本文将从探讨《更生日报》与当地社区互动情形的角度着手。 本研究主要问题为《更生日报》如何和社区互动?以及更生日报的稳定立足原因为何?并企图找出更生日报与社区互动的规则。
本研究属于质性研究,以个案研究方式进行研究,研究个案为花莲县的《更生日报》,利用深度访谈法与文献分析法搜集研究资料。文献资料分析的资料来自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,以及搜集历年更生日报、更生日报社刊、更生日报周年纪念专辑以及相关专书等。
研究发现,《更生日报》以务实作风提供读者实用资讯,并发挥地方媒体实用性与在地性的特性,同时运用地方报地缘及历史优势,建立与社区读者对该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,同时《更生日报》在内容上发挥兼顾地方各种读者需求的工具性,稳固了该报在社区读者媒体使用上的依赖感,藉以创造出地方报、社区读者与广告主之间双向循环的互动模式。
更生日报是全球第一家发行手写报纸的媒体:日本石卷市于2010年因为受到地震海啸侵袭,当地报社无法印刷报纸,为了维持出刊,提供新消息,记者直接用手写,这些手写版报纸获华盛顿新闻博物馆收藏,其实台湾早在60多年前,更生日报就曾经发行过手写报纸,即1951年,花东地区发生七点三级大地震,房屋几乎都被震垮,报社也难逃一劫,记者也是用手写油印纪录事件经过,1951年10月26日的手写版报纸影本,有许多旧地名,包括“花莲米仑”、“台东新港”等等,其中也显示台湾旧有美德,如标题“商人皆存良心、各物并未涨价”。而相片也以手绘插图取代,如标题“瓦砾中一枝独秀、棚屋内电炬通明”再搭配小图。
创刊缘由:光复初期,东部民众不仅物质条件贫乏,精神上也非常苦闷。在历经1947年228风暴后,人民受创极深,社会处于停滞状态。谢膺毅先生为抚平创伤,反映民意,并促进官方与民间沟通,虽明知办报之不易,却毫不退缩,毅然“膺”承坚“毅”重任,决心办报。
“更生”之名由来:取名“更生”,是希望为人民筑起沟通桥梁,帮助大众“走出悲情、重拾新生”;也隐含“自立更生、日新又新”之意。
二灾劫与重生坚毅度难关:1951年10月22日花莲大地震,报社遭受严重损害,社址、工厂、员工宿舍均倒塌,多年心血毁于一旦。因印刷所毁损,报纸停刊一天,这也是六十年来唯一的一次。谢创办人坚持一定要出刊的毅力振奋所有同仁,不眠不休的工作下,终于隔日出刊,免费发送市民。
浴火重生,振翅高飞:更生日报全体员工不畏艰难,从瓦砾堆中奋力重建,1952年新建办公室在原址落成;1955年7月自建印刷工厂,更新设备;1963年重建印刷工厂大厦落成;1970年1月28日增建编辑部新厦,1971年3月29日改名为“更生日报”。
联系方式
邮箱:keng-shen5@umail.hinet.net
电话:(038)340131
FAX:(038)341406